12.11 updated
全世界均面臨從農人口流失與老化,台灣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產業發達,農業技術與知識亦居於領先地位,透過人類智慧(HI, Human Intelligence)與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的相輔相成,做到達人的農藝經驗傳承,也因應國內的農業人口高齡化與勞力不足等待解決的問題。未來跨領域的技術結合,將帶領農業在科技與自動化進行數位轉型與精進升級,翻轉台灣農業,開啟新紀元。
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Digital Twin Solutions for Smart Farming,在數位世界建立虛擬農場,同步紀錄、反應模擬真實環境、農民收成、作物生長狀況,結合人工智慧(AI)最強的邏輯左腦及人類智慧(HI)珍貴的經驗右腦,運用感測器、數據模型,把農民的農藝技術、決策行為建立為知識模型,提高農民「智慧化監控、精準化生產」能力,將作物專家達人的技術以數位化方式傳承。藉由數位分身技術,AI動態學習農民的經驗與知識,進而達到協同運作、大幅提升決策優化的效果。
本競賽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指導單位)與台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所執行(以下簡稱主辦單位),目標希望將農業農藝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設施設備數據收集,以共通資訊平台之大數據為基礎,結合各領域數據資料,進行數位分身機制之創新服務技術,在未來協助業者建立自己的產業領域技術門檻,提升台灣農業整體向外擴展的競爭優勢,在國際間建立台灣智慧農業的品牌意象。將藉由競賽舉辦的平台,農業達人將引領莘莘學子了解產業知識,吸引資訊技術人才投入,培育農業產銷供應鏈相關需求人才,加速智慧農業的效益擴散。
現行農業物聯網應用中,多以數據視覺化為主,如何進一步提供決策建議為智慧農業系統重要研究項目。「農業達人數位分身技術」透過對達人行為的觀察與萃取,複製達人管理經驗與行為,提供設施溫室中的管理操控建議。
參與本競賽之隊伍,需建置「達人行為預測模型」,透過對溫室中之物聯網數據,如感測器與作動器,配合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台之參考數據,如室外氣象站量測數據、中央氣象局數據、作物生長期紀錄等,或疊加運用其他數據資料來進行達人行為預測。
本競賽將提供設施作物領域之溫室記錄數據,其數據記載了作物生長之溫室中詳細的感測數據、外部氣象站量測數據、作物生長期數據,以及達人在管理溫室時所進行的作動器操作管理數據(如:風扇、天窗、側捲揚的啟閉狀態等)。參賽隊伍需透過該數據建置設施作物之模型,以進行環境控制預測。
本競賽數據演算法評分標準說明如下:
模型評估指標為F1-Score,公式定義如下:
在Multi-labels的狀況下:
F1-score公式為:
F1-score即β為1時之結果。
參考範例:
y_true = [0,1,2,0,1,2]
y_pred = [0,2,1,0,0,1]
f1_socre = 0.266…
一、參賽者身分
(一)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以團隊型態參賽。
(二)組員國籍不限,但組長需為中華民國國籍。
二、團隊成員
(一)採團隊報名,每隊參賽團隊限 3-8 人。團隊須有1人為團隊代表人(隊長),擔任統一聯繫窗口,負責與執行小組聯繫、確認參賽繳交文件、頒獎展出與獎項領取事宜。
(二)鼓勵跨域合作,建議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感測科技(Sensor technology)、農業暨生物資源(Bio-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等,不同專業與領域的團隊合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相互激發創意與想像力。如有相關業界人士參與其人數不得超過總人數1/3,並以2位為限。
(三)掌握農業相關知識是數位分身演算法的關鍵要素,因此跨領域的團員組成,是獲勝的一大關鍵,若想參賽的同學、欠缺某種領域專長的夥伴,都歡迎填寫「尋找跨領域菁英夥伴表單」如附件六,主辦單位會協助幫忙媒合所需之組員。
採用線上報名,相關報名文件需至競賽官網下載,報名截止期限為:公告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其應備文件、繳交方式與評選方式請詳見伍、競賽期程、繳交資料與評選方式。填覆後將電子檔回傳官方上傳區,並將正本紙本於2021.01.16(六)郵戳為憑郵寄指導單位收執。
聯絡窗口: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 張小姐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鄭江樓南棟 506室
電話:(02)33665386
時程 | 競賽階段 | 繳交資料方式 | 說明 |
2020.12.09- 2021.01.15 | 競賽報名 | 【Step1網站報名】競賽報名網站 【Step2郵寄文件】繳交資料: 一、參賽同意書(附件一) 二、團隊資料表(附件二) 三、團隊保密協定(附件三) | 主辦單位檢核申請文件及資料完整性後,將以e-mail通知審查結果與報名編號。 報名方式:以網路報名為主,並將證明文件寄至主辦單位,以2021.01.16(六) 郵戳為憑,逾期未送達者視同報名無效。 |
2021.01.11- 2021.01.31 | 達人講堂 | 【線上講堂】 • 邀請產學研單位對於數位分身技術導入農業的成效與未來發展遠景。 • 介紹目前透過共通平台帶動的成果與技術資源分享。 | |
2021.01.18- 2021.03.19 | 競賽期間 | 【網站資料上傳】 繳交資料: 2021.03.19(一) 23:59前可持續修正並上傳:
網站會持續更新排名進度。 ★請以主辦單位提供之表單為繳交格式上傳。 | 2021.01.18(一)競賽網站提供測試訓練集與訓練測試集予參賽團隊進行分析。 ★本競賽提供兩種作物與數據做為訓練集(測試資料集與訓練資料集)予團隊分析。 |
2021.03.22 | 決賽資訊通知 | 【電子郵件】繳交資料: 2021.03.23(二)前提供出席人員名單、簡報人員與簡報資料,團隊成員需有半數以上成員到場。 | ★決賽日將公告於競賽官網,並以e-mail通知入選團隊與決賽日流程資訊。 |
2021.03.24 | 決賽暨頒獎日 | ★本競賽以三項指標總和作為評分指標(%):(1)演算法程式說明文件(50%)、(2)創新服務構想(40%)、(3)簡報與表達能力(10%),總和為最高者為獲獎團隊,並依序錄取為獲獎名單。 ★決賽當日,評審將以每個獲獎團隊簡報所提出之創新服務構想,作為簡報與表達能力(10%)之評分。 ★頒獎典禮日期可能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情況異動。 |
※執行單位得依實際情形,有權彈性調整競賽時程,如有更改,將主動通知參賽團隊。
※繳交資料窗口請詳見壹拾貳、聯絡資訊。
獎項 | 內容 |
金獎_2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銀獎_1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銅獎_5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佳作_1萬 | 取5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媒合企業實習機會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獲得獎項、實習/工作之參賽者有義務配合競賽相關宣傳活動。
一、參賽作品內容須遵守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肖像權、隱私權、個人資料保護等法律規定,不得有涉及抄襲、剽竊、 仿冒或其他侵害他人權益之情事。若經他人檢舉或告發涉及侵權行為且有具體事證者,將喪失參賽資格並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有得獎,需繳回獎牌、獎金。
二、本競賽之著作財產權及各項權利均歸屬指導單位,指導單位有權使用或再製參賽作品,進行各項非營利性質之宣傳推廣。
三、為紀錄相關活動,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拍攝或請競賽團隊提供相關照片及動態影像。參賽團隊成員須同意無償提供為進行結案報告或推廣活動使用、編輯、印刷、展示、宣傳或公開上述個人肖像、姓名及聲音等。參賽者及參賽作品應依比賽規則參與頒獎典禮、公開展示及相關推廣活動,未參與則視同放棄獲獎資格。
四、獲獎之團隊必須配合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進行相關評選、表揚、輔導、展示及媒體採訪公開報導等工作,並須配合指導單位與主辦單位進行後續效益追蹤。
五、領獎團隊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繳納稅金;且得獎團隊需依規定填寫,並繳交相關單據(如領獎單)方可領獎,若未配合者,則視為放棄獲獎資格。
六、得獎作品經人檢舉或告發為非自行創作或冒用他人作品且有具體事證,得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已領之獎金、獎狀。
參賽團隊內部分工或權益分配(如獎金領取及分配),若有任何爭執疑問,應由團隊應自行處理,與主辦單位無涉。團隊獲獎時,獎金由團隊推派代表人領取。
得獎獎品之金額價值或獎金,需按所得稅法相關法規規定扣繳所得稅(現行【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取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得獎人給付原則將按當年相關稅法給付,不得異議。
聯絡窗口: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 張小姐
電話:(02) – 33665386
Email:pekichang@ntu.edu.tw
競賽網站: 競賽官網
以上活動辦法智慧農業共通資訊平台執行團隊 保留修正之權利。
台灣農業技術聞名全球,但受限於人力缺口、知識傳承不易,在資通訊發展的帶領下,我們如何透過科技應用導入智慧農業解決方案,累積達人知識,帶領農業領域產業走向「智慧化產業」,選擇與導入有效的解決方案,才是領域產業數位轉型關鍵課題。數位分身將是另一個帶領農業知識升級的技術,資策會團隊2019年獲得素有科技業奧斯卡之稱的美國百大科技獎(R&D 100 Awards),透過人類智慧(HI)加上人工智慧(AI),以「數位分身技術」協助智慧漁民發展精準數位決策生產管理,提升生產效率30%。在氣候異常與農業人口的短缺,如何將農業達人累積的知識,透過科技導入、數據收集、找出相互影響因子後,模擬達人行為的決策,數位分身將是重要的關鍵。
未來農業將面臨農藝失傳、新農人進入門檻高的情況,本競賽目標希望將農業農藝技術傳承下來,透過數位化工具、設施設備數據收集,以共通資訊平台之大數據為基礎,結合各領域數據資料,進行數位分身機制之創新服務技術,輔助農業產銷所需之相關建議決策,透過長期產銷數據的收集,在未來希望協助業者建立自己的產業領域技術門檻,提升台灣農業整體向外擴展的競爭優勢,在國際間建立台灣智慧農業的品牌意象。將藉由競賽舉辦的平台,農業達人將引領莘莘學子了解產業知識,吸引資訊技術人才投入,培育農業產銷供應鏈相關需求人才,加速智慧農業的效益擴散。
本競賽將以農業供應鏈數據來建立達人數位分身機制,從種苗領域、環境設施、病蟲害好發、保存效期等題目,結合農業共通資訊平台提供之服務,來模擬建立數位分身,協助產業領域提升數據管理決策效益,參賽者需透過數位分身演算法來找出具農業發展價值之創新服務。
一、參賽者身分
(一)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在學學生,以團隊型態參賽。
(二)組員國籍不限,但組長需為中華民國國籍。
二、團隊成員
(一)採團隊報名,每隊參賽團隊限 3-8 人。
(二)鼓勵跨域合作,建議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感測科技(Sensor technology)、農業暨生物資源(Bio-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設計(互動/視覺)」等,不同專業與領域的團隊合作,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相互激發創意與想像力,是為本次競賽所需組成人才。
(三) 新技術的導入與應用推廣,需要對本競賽所著重的主題_農業專業領域有所涉略,才能設計出符合情境使用的APP工具與掌握到數位分身演算法的關鍵要素,達到田間作業紀錄的便利性、即時性、數據化效能與精準地模擬出達人分身的種植管理決策,因此跨領域的團員組成,是獲獎的一大關鍵,若是想參賽的、想找尋某種領域專長的夥伴,都歡迎填寫「跨領域菁英缺你不可表單」如附件七,執行單位會協助幫忙媒合優秀組員
(四) 參賽團隊須有1人為團隊代表人(隊長),擔任統一聯繫窗口,負責與執行小組聯繫、確認參賽文件、工作坊出席事宜與獎項領取。
一律採線上報名,需至報名網站進行資料填寫。*報名截止期限:至公告日起至2020年10月08日,其應備文件如下:
一、參賽同意書(附件一)
二、個資聲明書(附件二)
三、團隊基本資料表 (附件三)
四、團隊保密協定(附件四)
五、程式說明文件(附件五)
時程 | 競賽階段 | 繳交資料方式 | 評選方式 |
2020.09.21-2020.10.08 | 競賽報名 | 【郵寄】繳交資料: 一、參賽同意書(附件一) 二、個資聲明書(附件二) 三、團隊基本資料表 (附件三) 四、團隊保密協定(附件四) | 主辦單位檢核申請文件及資料完整性後,將以e-mail通知審查結果與報名編號。 2020.10.5(一) 23:59 截止線上報名,紙本資料以郵戳為憑。 本競賽將提供兩階段數據訓練集(初賽訓練集與決賽訓練集)予團隊分析,最後計分方式將採此兩階段準確率加總平均後,為高者依序錄取為獲獎名單。 |
2020.10.12-2020.10.26 | 初賽 | 【網站資料上傳】繳交資料: 2020.10.26(一) 23:59前可持續修正上傳初賽訓練模型與程式說明文件,網站會持續更新排名進度。 ★請以附件五表單為繳交格式上傳。 | 2020.10.8(四) 競賽網站提供【初賽訓練數據】予參賽團隊進行分析。 ★以「初賽訓練集」之數據預測準確率最高者,依序挑選前15名團隊。 |
2020.10.28 | 公布決賽入圍名單 | 【網站公布入圍名單】 公布初賽前15強隊伍名單,並將以e-mail通知團隊。 | 2020.10.28(三)決賽入圍名單公告。主辦單位將公告於競賽官網,並以e-mail通知入圍團隊。 |
2020.11.2-2020.12.14 | 決賽 | 【網站資料上傳】繳交資料: 2020.12.14(一) 23:59前可持續修正上傳決賽訓練模型與程式說明文件,網站會持續更新排名進度。 ★請以附件五表單為繳交格式上傳。 | 2020.10.30(五) 競賽網站提供【決賽訓練數據】予參賽團隊進行分析。 ★以「決賽訓練集」之數據預測準確率最高者,依序挑選前15名團隊。 |
2020.12.21 | 頒獎日資訊通知 | 【電子郵件】繳交資料: 提供出席人員名單、簡報人員與簡報資料,團隊成員需有半數以上成員到場。 | ★頒獎日將公告於競賽官網,並以e-mail通知入選團隊與頒獎日流程資訊。 |
2021.01. | 國際論壇暨頒獎日 |
| 競賽評審團將依據【決賽測驗數據】的正確率以及簡報內容評選出獲獎團隊(各隊簡報僅為查驗方法,評分以數據分析的正確率排名為基準)。 ★頒獎典禮日期可能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情況異動。 |
※執行單位得依實際情形,有權彈性調整競賽時程,如有更改,將主動通知參賽團隊。
※繳交資料窗口請詳見壹拾貳、聯絡資訊。
獎項 | 內容 |
金獎_2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銀獎_10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銅獎_5萬 | 取1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執行單位指定推廣活動宣傳 執行單位指定媒體曝光宣傳 |
佳作_1萬 | 取12名 獎盃或獎金 獎狀(依團隊人數發放) |
※獲得獎項、實習/工作之參賽者有義務配合競賽相關宣傳活動 。
參賽團隊內部分工或權益分配(如獎金領取及分配),若有任何爭執疑問,應由團隊應自行處理,與主辦單位無涉。團隊獲獎時,獎金由團隊推派代表人領取。
得獎獎品之金額價值或獎金,需按所得稅法相關法規規定扣繳所得稅(現行【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規定「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按給付全額扣取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得獎人給付原則將按當年相關稅法給付,不得異議。
聯絡窗口:臺灣大學智慧農業教學與研究發展中心 鄭小姐
電話:(02)33665386
Email:pekichang@ntu.edu.tw
活動網站:
以上活動辦法智慧農業4.0共通資訊平台執行團隊保留修正之權利。